%20(3).png)

.png)



柏 金 遜 症 是
世界第二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
由 於 腦 細 胞 退 化,無 法 產 生 足 夠 多 巴 胺,引 致 發 病。

好發年齡於55歲至60歲之間
患病機率:
很多人誤以為柏金遜症的症狀只是身體不斷搖晃和手震,但其實柏金遜症並非只造成單一的障礙。根據宏恩亞爾分級法 (Hoehn and Yahr Scale),柏金遜症依據行動力受損可分為五個階段,早期階段患者單側肢體出現不明顯的震顫或異常,隨着病程的變化,出現肌肉僵硬及動作遲緩、非運動性障礙,到晚期階段無法走路或臥床,難以自理生活。而病情進展的速度和變化因人而異。
細細看,各種病症為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帶來甚麼變化。
70歲以上 每30人有1人患病
70歲以上 每30人有1人患病
60歲以上 每400人有1人患病
50歲以上 每900人有1人患病
平衡困難

「經常跌跌碰碰,常有瘀傷。有時後踏步便會跌倒了。」

震顫
「吃飯時會狼狽,滿地飯菜,讓我不敢社交飯聚。」
動作遲緩

感覺就像套上「慢鏡」一樣,以往沖涼只用10分鐘,現在卻要1小時。
起動困難

「當我心情緊 張時,如進入升降機,雙腳難以起步,經常卡在𨋢門間,惹來奇異的目光,卻難以解釋。」
.png)
書寫困難
「字會愈寫愈細,
難以簽署文件。」
感官退化

如喪失臭覺、視力模糊。患者:「曾試過誤把紙巾當成食物夾來吃。」

言語、吞嚥障礙
流涎
「因為不斷流口水,無時無刻要在口罩內鋪滿紙巾,別人更難以聽到我的說話。」

腹脹
「腹脹讓我失去胃口難以進食;坐下時感覺辛苦,站立時又無力支撐,無藥紓緩感到沮喪。」

失眠
「半夜全身僵硬嚴重抽搐,卻無法發聲求助,只能咬緊牙關強忍痛楚。」
頻發噩夢

照顧者:「他幾乎每天都會發噩夢,時而大吵大鬧,時而揮打他人、跳床。我也難以安睡。」
日間嗜睡

「吃藥後才能提升活動能力,能夠進食,但往往在飯餐中睡着了。」
情緒病

照顧者:「家人患病十年再確診抑鬱症,那刻我崩潰了,感覺家中所有人都是『殘缺』。」

幻覺
照顧者:「他在醫院中說有很多人追捕他。我很傷痛,他的病情是否惡化了?」
柏 金 遜 症,
並 非
只 造 成 單 一 障 礙 。
根據美國柏金遜症基金網站指出,多達六成患者出現抑鬱症狀。
後來我發現恐懼大於實際的能力,
而我則『逐點擊破』,
以訓練克服恐懼。
劉 展 強
柏 金 遜 症 患 者
.png)
.png)
.png)
.png)



認知功能下降
照顧者:「昔日他是一個能力很高的人,但現在的他變得很陌生,我難以接受。」
慢性便秘

嘗試過任何藥物也沒有作用,每天坐在馬桶上,像經歷一生育的痛。

運動障礙 Dyskinesia

中樞神經及
自主神經功能障礙
Dysautonomia

睡眠障礙 Somnipathy

精神障礙
Mental Disorder